青海旅游包车--不凡户外

給玉樹跨越發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2020-04-12 01:10


給玉樹跨越發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引導群眾安全過交通“斑馬線”。

給玉樹跨越發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入駐街區后,店家每天迎接購買本地特產的顧客。 本報記者 洪玉杰 攝

如果說,災后重建雕塑出了新玉樹這座新城美麗的軀體,那麼智慧建設正在賦予這座草原新城生命的靈動。

按照“將玉樹市建設成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的高原生態型商貿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區中心城市、青海藏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地區”的重建規劃要求,在2013年,原玉樹縣完成撤縣設市。如何管理好、運營好、發展好這座年輕的新城市,是草原新城的主人們著力破解的難題。

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沒有可參考的藍本。要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智慧玉樹”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子,並不能一蹴而就。好在,“新玉樹”執政者有著一條“民生無小事”的清晰工作思路,管理好玉樹市,首當其沖要讓服務民生和城市管理先“智慧”起來。

為此,在擘畫玉樹市未來生活的幸福圖景時,新玉樹用“智慧”作為粘合劑,為城市管理建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以網格化城市管理為切入口,建設智慧化社會管理服務綜合平台的“智慧玉樹”,促進社會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促進居民服務由“分散服務”向“一站式服務”轉變﹔通過一流的科技資源、精細的運營模板,全面打造智慧玉樹,用現代科技“舒經活絡”、用現代管理“健肌強體”。

走進“智慧玉樹”服務大廳,點擊進入城市信息化的“智慧玉樹”服務平台,在玉樹“天眼”工程的幫助下,市區所有的市政設施、環境衛生、城市照明、道路橋梁、公共交通、戶外廣告等情況一目了然。

一個手機按鍵就能享受貼心服務,一則留言就能辦成急於解決的事情,一條微信就能讓突發事故及時得到處理……這些早已經從規劃變成現實。智慧建設的內涵與應用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廣闊,不僅影響著玉樹發展的各個領域,而且改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為挖掘城市發展潛力,提高城市品位,近年來,玉樹市大力實施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出行便捷、信息快速、服務優質”的新型功能化城市。

針對市容市貌、城市綠化、違法建設處理、物業管理、城市供排水等市民息息相關的“大事”,玉樹市出台城市管理的16項辦法,填補城市管理“有法可依”的空白。從此,城管執法有了法律依據,牧民群眾有了法律參考。街道整潔、門面規范有序,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針對規范城市交通,玉樹市創新成立法規教育室,實施藏漢雙語駕考模式,圓了越來越多農牧民群眾的“駕考夢”。駕駛員遵章守紀的自覺性明顯提高,亂停放、闖紅燈現象大幅減少。甚至提出“外地車輛來玉樹,隻糾違章不罰款”的人性化執法,獲得來此旅游人的紛紛點贊。

針對“平安玉樹”建設,玉樹1600個視頻監控形成一定覆蓋密度的技防監控網絡,涵蓋110接處警、社區管控、單位管理、治安管理等10個子系統公共安全信息大平台。初步建成智能應急響應體系,形成交通、衛生、防汛、搶險等領域快速響應機制,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管理。

雖然,“智慧玉樹”只是“表”,只是城市運營發展的框架,但思想轉變、高位求進、跨越提升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更重要的是“裡”。是通過把市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渴望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通過“智慧玉樹”集中訴求反映上來,在以“互聯網+”為支撐,網格化信息系統為平台的“城市大腦”醞釀成熟,條塊結合的“信息經脈”不斷通暢完善,並逐步延伸到鄉、村、社區和生產生活多領域的城市神經末梢,讓城市對市民的“感知”變得越來越靈敏,讓市民對城市“服務”變得越來越舒心。

智慧玉樹,智慧發展。隨著玉樹市全力推進“高原智慧管理示范城市”建設真正產生巨大的拉動力時,以深化智慧建設驅動玉樹的改革和創新,讓其融入無所不在的應用和服務時,必將打造出一張閃亮的名片,為玉樹地區乃至藏區提供社會治理可復制、可借鑒、可發展樣板!

“紅色”引領,

“智慧”發展

洪玉杰

還記得,2019年8月,玉樹市建成的首個藏漢雙語版智慧黨建多媒體管理平台正式上線,附帶獲得我省最大的黨建知識搜索引擎嗎?

#p#分页标题#e#

智慧玉樹,智慧黨建。以智慧化運用適應玉樹基層黨建需要,全力打造黨建管理平台。借助“互聯網+”理念,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為一體,進而實現“方便快捷、高效實用、減負增效”的目的。

致力於管理好、運營好、發展好新城市這一永恆考題,新玉樹通過10年努力,已從共和國曾經最年輕的城市發展為崇德向善、綠色文明、民族和諧、發展持續的三江源頭草原新城。

就目前而言,搞好城市“管理”或許不難,真正困難的,還是如何滿意服務,堅持在服務中引領、在發展中管理,建立健全建設“智慧玉樹”的長效機制。

而“紅色”引領,“智慧”發展這座橋梁不僅打通了了解市情民意,幫助廣大群眾解決生存發展、民生保障、矛盾糾紛等一系列問題,更是不斷增強黨委政府和市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讓百姓切實從災后重建的巨大變化和城市管理運營精細化服務中,融合文化、感受制度、堅定跟黨走的信念。


(責編:陳明菊、楊陽)

服务支持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咨询,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