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包车--不凡户外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2019-08-23 21:02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三周年之际,本报组建全媒体报道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足迹,回访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看变化、听心声、讲故事,撰写了一批接地气、有深度的新闻稿件。今日起,本报及所属新媒体将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专题,连续刊发回访稿件。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作出了“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战略定位,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年来,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引领下,高原儿女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推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打造了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一幅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璀璨画卷正徐徐展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沿着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足迹,本报报道组回访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电投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作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感人故事,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挖掘报道青海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建设新青海的生动实践。

  把回访报道作为践行“四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本报记者俯下身、沉下心,用心用情深入一线采访,高质量采写稿件,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唱响青海故事,发出青海声音,展示青海形象,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青海打造循环利用“镁锂钾园”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

  宝石蓝的天空,翡翠绿的湖水,珍珠白的盐花和白云,八月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水天一色,景色旖旎。站在中心码头,一幕幕绝美的自然景观不时的收入记者镜头,更是吸引着众多省内外的游客竞相留影……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时间回到2016年的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盐湖时的句句嘱托依旧在耳边回响。

  一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据了解,我国盐湖资源丰富,仅青海就有大小盐湖100多个,特别是柴达木盆地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两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有6个,储量在几千万吨的小型盐湖遍地都是。这些大小盐湖中含有丰富的钠、钾、镁、锂、硼、溴、碘、铯镁等盐矿。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对青海经济发展、对全国盐化工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对盐湖资源的合理开发不只是在“盐湖+旅游”单一业态上,更深层次首当是对盐湖富含的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上。

  作为资源明星,青海的盐湖储量和开发条件位居全国第一,镁锂钾锶碘的储量位居全国第一,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的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

  但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限的利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谋划、有序推进,稳扎稳打实现既定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

#p#分页标题#e#

  “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目标,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以做大做强锂电产业为重点,向系列化、高质化、多样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加快建设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集群。”

  2018年7月,省委作出“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明确现阶段要着力打好“四张牌”,其中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列入打好的首张牌。

  今天,依托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以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资源价值,指明的发展方向,确定的开发路径,提出的重大要求,全省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创新发展、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等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各类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在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的征程中绘就着“镁锂钾园”。

  二

  坐落在德令哈工业园区靠“废液”起家的金峰实业,构建起的“湖盐-纯碱-氯化钙、氯化镁”产业链首尾相连,进而实现了盐碱化工、精细化工上下游产业的无缝对接,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和空间延伸循环辐射的产业链条。

  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以马海盐湖的钾、镁、硫酸盐资源为基础,通过实施马海矿区钾肥技改项目,产品从过去单一生产氯化钾为主,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产品呈现出多元效应。

  德令哈工业园以试验区盐湖化工产业发展为基础,在巩固“中国碱都”地位的前提下,提高纯碱生产企业自动化水平、节能减排水平和水、蒸汽循环利用水平,降低纯碱生产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重点推进蒸氨废液无害化综合利用以及氯化钙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利用纯碱发展延伸出了玻璃、玻纤等下游产业。

  深耕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围绕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出台了进一步加快盐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盐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着力培育形成以钾、钠、镁、锂、硼等资源梯级开发和以配套平衡氯气、氯化氢气体为辅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

  特别是根据不同盐湖类型走向资源综合利用的道路,试验区产业链不断开枝散叶,通过一次卤水开采,便可提取出钾、钠、镁、锂、硼、溴等多种资源,做到了资源的深耕细作,实现了盐湖资源的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促进了资源开发向高端化、高新化、高值化的延伸。

  “实施‘降成本、去杠杆、去非主业、强管理、强创新’,打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系列组合拳,企业‘强壮起来’;实施‘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的新发展布局,推动‘十三五’规划全盘落地,企业借风扬帆‘顺起来’;全面启动绿色发展的‘镁锂钾园’建设,使企业在瞩目高端、放眼寰宇中‘飞起来’”。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保障盐湖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主导思想下,盐湖产业调整战略“三部曲”应运而生。

  三

  “镁钾锂等原料直接从卤水中循环提取,对生态环境不带来任何毁坏,而且生产环节充分利用区域太阳能、风能资源,盐湖产业的循环经济完成的是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动态循环。”青海盐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道出了盐湖发展的核心要义。

  美丽盐湖倒映“锂”想未来。青海盐湖锂资源在世界上的独特优势地位,在全国的锂资源储量中,青海省就占了80%;在世界范围内,青海的锂资源储量占三分之一。

  2014年,我省出台了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巨大的储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目标。如今全省已经初步形成盐湖提锂、电子碳酸锂、正负极材料、锂电池制造等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锂产业加速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补齐隔膜、电解液、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打造上下游匹配的完整产业集群。到2020年,计划投资达到700亿元,实现产值780亿元以上。

  除了“锂”想,青海还有“镁”梦。从青海盐湖镁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属镁厂源源产出的金属镁,作为21世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绿色新能源新型材料,正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工业、医疗领域、军事工业等不同行业领域。

#p#分页标题#e#

  在青海西部镁业公司的原料场上,来自察尔汗盐湖、被称为工业垃圾的水氯镁石,顺着皮带机传送带,水氯镁石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进生产车间,被一台台专用设备“吃”进去以后,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市场上抢手的氢氧化镁等耐高温材料。

  作为伴生物每生产1吨钾肥就要产生12吨水氯镁石。仅察尔汗盐湖镁资源储量就达31.56亿吨。多年来由于工艺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量水氯镁石副产物一直作为工业垃圾排放在离钾肥原料主产区较远的团结湖,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还污染了盐湖生态环境。

  为使水氯镁石变废为宝,2006年青海西部镁业公司在德令哈工业园启动了10万吨/年高纯氢氧化镁生产线建设工程,并配套建设2万吨/年高纯氧化镁、2.5万吨/年高纯氢氧化镁(含阻燃剂)、3万吨/年特级高纯镁砂、1.5万吨结晶电熔镁砂、1.5万吨高纯烧结镁砂生产线建设项目。

  2018年1月18日,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首批98.33吨氧化镁产品顺利发货,标志着西部镁业经营发展进入崭新阶段,不仅填补了我省从水氯镁石中提镁的一项空白,也为全省水氯镁石资源综合开发,“废物”循环利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通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相关技术得到突破,盐湖资源开发逐步由原料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向下游延伸;以盐湖资源开发为先导,结构合理、优势突出、集约利用、链条完整的盐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盐湖产业在海西乃至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为使高质量发展显现成效,面向未来,我省将大力推进盐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下游延伸,逐步形成属地化的、完整的、相互配套的、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培育盐湖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循环经济示范区。

  绘制“盐湖生态镁锂钾园”的壮美蓝图

  盛夏,蓝天、白云、波光、盐花、采盐船、游客融为一体,察尔汗盐湖美到震撼、美到窒息!这是一望无际的绚丽景色,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无价财富。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青海经济发展、全国盐化工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首站走进察尔汗盐湖。

  时隔三年,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足迹,我们走进察尔汗盐湖,领略这里的浩渺无边,壮美至极;感受盐湖人为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目标奋勇前进,绘制“生态镁锂钾园”的壮美蓝图。

  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

  富饶美丽的青海,有一个当之无愧的资源明星,那就是盐湖资源。

  我省盐湖矿产潜在价值99.17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4.83% ,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尤其是,中国最大的盐湖青海察尔汗盐湖,储藏500亿吨以上的盐,可供60亿人口食用1000年。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项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2018年1月25日,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青海要推动盐湖资源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只有把青海放到全国大局中来审视、来谋划,才能找到定位、找准方向。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在推动和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打好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这张牌。”——2018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建成国家循环经济先行区进入了攻坚阶段。

  “谈青海发展,不能不谈盐湖发展。建设我省现代化经济体系,要重点建设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这是实现资源转换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金字招牌。”——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青海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已向时代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中央有嘱托,青海有行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绿色制造……三年来,依托丰富的盐湖资源,盐湖股份发展到涵盖镁、锂等产业循环发展的“镁锂钾园”已全面启航,意味着盐湖股份进军循环经济领域,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

#p#分页标题#e#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盐湖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富说,公司正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目标,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以做大做强锂电产业为重点,向系列化、高质化、多样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加快建设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集群。

  坚定不移,走好循环经济之路

  行走在以盐筑起的察尔汗盐湖湖堤上,眼前一碧万顷,景色怡人。近处厂房机器声轰鸣,远处现代化采盐船以平均每分钟5米的速度缓慢前行,湖面上黑白相间的输送管道如巨龙般蜿蜒盘旋,湖面上倒映出一幅自然美景与工业文明和谐交融的画面。

  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的大幕开启,金属镁、碳酸锂等相继在盐湖投产,钾、镁、锂三项主打产业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三年来,盐湖股份致力推动盐湖企业战略向国家战略跃升,在钾盐已经开花结果的基础上,让镁和锂在3到5年的时间内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打造“百年盐湖生态镁锂钾园”。

  以镁为例。在金属镁工业园,14套先进的金属镁工艺流程装置有序布局,蔚为壮观。工艺流程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金属镁电解产生的氯气,直接被PVC项目消化;期间产生的电石渣、石灰石和钾肥生产基地尾矿中的氯化钠,结合起来生产纯碱。同时,对排放的废气污染物采用回收利用、洗涤吸收、高效除尘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后再经回用水装置绝大部分实现综合利用。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循环经济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盐湖时的深情期望和嘱托,已深入人心,并转化为生动实践。

  成功建成两百多平方公里的盐田和百里生态水景线,使过去“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盐块跑”的盐漠地变成如今的“水草茂密、鱼类聚集、鸟类成群、蓝天白云碧水”共存的生态大盐湖,创造了新的盐湖生态和生物多样群,组建了察尔汗野生动物保护站,提升了盐湖自然风光和工业旅游价值。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石军说,作为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的领头羊,盐湖股份公司全面实施盐湖“三生”战略,以建成“盐湖生态镁锂钾园”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投资建设循环经济项目。

  三年来,盐湖股份攻克了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的世界性难题,引进国际领先的老卤电解制取金属镁技术,目前已形成年产500万吨氯化钾、50万吨甲碱、40万吨硝酸钾、7.2万吨碳酸钾产能;产品多重跨越涉及工业、农业、航空航天、建材、医药等领域,初步形成钾盐、镁盐、锂盐、钠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模式。

  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的总体思路,探索出“与光伏光热风电新能源融合发展、与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碳—化工耦合发展”的经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生态镁锂钾园”已见雏形。有望打造成世界镁工业基地,中国锂新能源材料基地,中国最大钾工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园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生态式循环经济区。更重要的是,一支化工队伍从无到有,逐步走向成熟,成为青海奋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排头兵。

  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深入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盐湖股份在不懈探索和创新中,依靠科技支撑,已然成为强力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迈向“示范区”的龙头骨干企业。

  今年5月30日,盐湖股份22吨纯镁锭产品从察尔汗装车出发,搭乘中欧班列发往德国汉堡,这是盐湖股份第一批出口欧洲的纯镁锭产品。

  从盐湖中的卤水开始,青海用科技创新驱动盐湖资源绿色、梯级开发,逐步搭建起从单一钾肥开发到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产业模式。盐湖股份也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零的突破。

  “没有技术的颠覆性突破,就没有盐湖今天的发展成就。可以说,科技创新是盐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王石军说,作为我国钾肥工业的排头兵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领军者,盐湖股份历来重视和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探索形成了高原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经典模式。

#p#分页标题#e#

  据青海省统计年报,十年前全省钾肥产量不足400万吨,去年全省钾肥产量增长了近2倍,增量部分主要来源于盐湖股份公司的低品位矿溶解转化技术。

  而低品位固体钾矿溶解转化技术的突破,攻克了世界性难题,颠覆了我国钾资源供给格局和世界钾肥供应格局,显著增加了国家紧缺钾资源储量,钾资源综合回收率由不足40%提升至75%以上,钾肥规模由国家规划的年产100万吨服务30多年变为年产500万吨可服务50年。

  陆逞赢,钾肥分公司加工一车间班长。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去年,这个平均年龄28岁的创新型班组,因变频器防盐尘冷却系统的研发,获得首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称号。陆逞赢说,相比过去,设备故障率由每年400万元的成本下降到了现在的220万元。意味着,使用变频器防盐尘冷却系统后,节省了故障成本近200万元。企业创新、技改技措,盐湖人始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三年来,公司年均研发与技改投入近3亿元,组织盐湖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年累计获科技成果18项,科技奖励11项,申报专利超过220项,培养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29人。”提起科技创新,王石军如数家珍。启动“822科技行动计划”,在盐湖资源低品位钾矿固转液、电解法提镁消化吸收、汽车用镁构件应用制造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连续举办中国镁锂钾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论坛等论坛;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以及首席科学家制度,成立盐湖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智能盐湖建设全面启动。

  王兴富表示,站上新起点,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用强管理、强创新、强党建之大智慧,化解当前之难,释放盐湖生态、产业、循环之大潜力,打造中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以盐湖“生态镁锂钾园”生动实践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优异成绩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当好新时代盐湖发展“答卷人”,以“盐湖梦”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不负时代使命 勇当盐湖先锋

  2016年8月22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均海拔2800米的“太阳城”——格尔木市,随后驱车60公里深入位于察尔汗盐湖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考察,在钾肥分公司码头发表重要讲话。

  3年弹指一挥间。这一幕幕场景,仍然深深地留在盐湖企业职工的记忆中。3年间,盐湖儿女不仅把总书记的嘱咐谨记在心,而且将其化作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动力。

  学习!创新!

  走进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加工一车间自控班组,自控维护工段长陆逞赢正和几个同事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研究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电动调节阀。他们身后的那面墙上,贴满了自控维护现场管理检修图谱、自动维护周计划等。挂在旁边墙上的一排排奖状里,“陆逞赢班组”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那天之后我的第一个变化。”望着“一墙”的荣誉,这个31岁的年轻人有些自豪。他口中的这个时间节点,是2016年8月22日。那天,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祝愿,让陆逞赢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回到岗位上,第一时间给自己定下了目标:终身学习,持续改进,不断充电。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技术精益求精。发扬创新驱动精神,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每一项维护检修工作,用精湛的技术保证车间的平稳运行,降低岗位劳动强度、节省成本。”说易行难。

  陆逞赢的工作任务是两套百吨钾肥生产系统电气设备日常维护,保证平稳、高效、连续运行。

  “伴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成熟革新,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不断进入我们的工作领域,这就要求时刻保持知识储备更新,时刻把握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电气维护工作能力更多的是一个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公司较早接触自控维护知识的一员,通过工作中不断探索、学习,陆逞赢积累了较为全面的电气相关知识。最近几年车间新来的员工越来越多,陆逞赢成了同事口中的“知识中转站”。

#p#分页标题#e#

  “长期以来,我们的自动控制系统是由系统集成商结合生产工艺和控制要求直接提供的,作为使用维护方,我们极少介入系统的设计,日常维护中存在很多知识盲点,成为制约我们的技术瓶颈。”老搭档李士恒说,面对这些问题,陆逞赢通过翻阅大量的技术手册,咨询相关技术人员,把日常维护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册。还组织同事从车间更换和淘汰的设备中取材搭建起一座试验台,让大家学习、实验。

  把枯燥的技术理论和技术攻关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增强了分管员工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将实践经验不断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短短几年间,这一做法在陆逞赢班组形成了一种技术传承机制。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作为加工一车间自控工段长,陆逞赢结合分管员工年轻、有朝气、学习能力以及职业可塑性较强的特点,把激发员工的技术创新热情、保持分管员工的技术创新活力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打造出了一支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相互学习、你追我赶、勇于创新的学习型创新技术团队。

  作为盐湖的一分子,我骄傲!

  “归属感吧!就是觉得身为盐湖的一分子,很自豪!”谈起自己三年来的变化,29岁的杨燕思考了一番,给出这样一个答案。

  今年是杨燕到盐湖工作的第七个年头。2012年9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杨燕通过企业招聘来到盐湖集团。荒凉的戈壁滩和恶劣的气候条件让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姑娘有些难以接受。每次想到几百公里外的家乡和父母,心里总是有些惆怅。“但既然参加工作,就得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作为一名资产管理部的设备管理员,面对每天的工作,杨燕都兢兢业业地完成。

  变化发生在2016年的那个8月。作为少数民族职工代表的杨燕亲眼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总书记好!”

  “总书记好!”

  耳边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杨燕站在人群中,热血沸腾。情绪在跟总书记握手的那一瞬间达到顶峰。

  “太幸运了!”两三天后才“缓过劲儿”的杨燕通过电话跟家人朋友分享着自己的喜悦,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归属感越来越强,这为她的工作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我作为资产部设备管理员参与到了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项目推进之中,在员工成长推进组中担任维修操作工的测评,对本车间操作工进行一个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测评。同时,也参与了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设备管理流程,规范检维修标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随着工作不断开展,杨燕发现,设备现场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设备运行率有了提高,故障率和维修成本都有所下降。同时,作为公司消防报警系统器材类的维保工作负责人,她还获得2018年度消防安全工作优秀员工称号。

  “下次,我一定要成为优秀员工代表”

  23岁的屈瑞华从来没有想过,能有机会跟习近平总书记握手。

  “就像是在做梦。现在跟你说起来,脑海中还跟放电影似的情景重现呢!”顿了顿,屈瑞华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说完笑了起来,两个眼睛像是弯弯的月牙。

  其实,说起屈瑞华一家人和盐湖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58年。那一年,她的爷爷奶奶屈全忠和唐秀芹从陕西老家来到青海,成为盐湖第一代的开垦人。斗转星移,几十年后,屈瑞华的父母也成为了盐湖的一分子。2014年7月,毕业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屈瑞华也到盐湖参加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盐三代”。

  “听说总书记到咱们盐湖来了,我家里人比我还激动。”屈瑞华说,在知道她还和总书记握手之后,爷爷奶奶别提有多高兴了,羡慕之余反复叮嘱她“一定要认认真真把工作干好。”

  “刚上班时,每天都跟着师傅学,看啥都新鲜,可时间一长,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有时会觉得有些焦虑,似乎没有挑战,很想换个环境。”但经历这次特殊的“碰面”之后,屈瑞华仿佛打了鸡血,就连她的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女儿“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作为资产管理部的项目管理员,我的工作主要就是项目管理、设备维修这些内容,简单地说,分为土建、安装两大块。我负责项目前期的立项审批、联系安排厂家、组织上会、验收等。”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屈瑞华渐渐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一些专业领域之外的问题总让她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屈瑞华利用工余时间四处求教,一旦碰到自己搞不懂的问题,就拉着同事打破砂锅问到底。

#p#分页标题#e#

  “问的次数多了,我一琢磨,干脆自己从头再学得了!”就这样,“学习”成为屈瑞华这三年来的关键词。2017年,她报名学习了机械制造与应用。课程结束后,又开始学习电气与机械造价,紧接着又开始投入到电气与设备工程的学习中。今年年初,又报名学习工程造价,计划考取工程造价师……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公司TnPM体系项目第一阶段推进工作中,踏实肯干的屈瑞华被评为“优秀骨干”,这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激情。

  “以前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经常只会照顾到一方面的一些问题,获得荣誉后,我的想法全面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多方面考虑,就会让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考虑得比较全面和完善。也是因为这个荣誉,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盐湖考察时指出: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虽然我的工作很普通,但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如习近平总书记还能到盐湖来,我希望我能够作为优秀员工代表出现在队伍中!”

  让盐湖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如一块圣洁的美玉,察尔汗盐湖铺展在粗犷的柴达木盆地。盐田边上走,静谧满心头。通透的天空、飘逸的云朵、银色的远山、淡绿的湖水、晶莹的盐粒……诉说着察尔汗盐湖最美的情愫。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因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边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有关资料显示,整个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超过12万亿元,是发展我国盐化工业的战略宝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察尔汗盐湖视察时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肩负盐湖工业发展使命,盐湖人秉承“百年盐湖,生态镁锂钾园”的发展理念,以“为国家做贡献,为企业求发展,为股东创效益,为职工谋福利”为发展使命,树立“责任、奉献、自信”的核心价值观,发扬“敬人精业、追求卓越”的精神和“重实际、重创新、重效益、争一流”的作风,坚持“廉洁兴企、勤奋强企”的治企理念和“建班子、带队伍、定战略、干事业、扬正气、走正道”的从业理念,着力于管理型、技术型、技能型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深入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履行好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的劳资氛围,打造了“创业、创优、创新”的盐湖文化。

  今天的盐湖人,不忘波澜壮阔六十余载初心,豪迈情怀建设“盐湖生态镁锂钾园”。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回访总书记在青海视察过的地方

服务支持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咨询,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