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9 02:23
麥群章以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旅游愛好者。腿腳不便常年需要坐輪椅的她連出門都困難重重,更何況到陌生的地方游山玩水。不過如今,她已去過南方的許多城市。她告訴記者,自己剛跟隨一家無障礙旅行社從桂林旅游歸來,約20天后,又將去廈門游玩。
在中國,像麥群章一樣的殘障人士有超過8500萬人。對於他們來說,像正常人一樣出行旅游是奢侈的心願。近年來,殘障人士的娛樂休閑需求逐漸得到關注,市場上也開始出現針對出行障礙群體的無障礙旅行社。在無障礙旅游觀念的驅使下,正常出行不再是奢望,而是正在被滿足的現實。
渴望外出旅游
“我以前很害怕出門,覺得非常不方便,但我又很向往外出。”廣東人麥群章說。她曾嘗試和其他人一起組隊到成都出游,但路途遙遠,行程中也有不便。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從朋友那裡得知了知更鳥無障礙旅行社。2018年10月,她第一次隨團去廣州佛山賢魯島游玩。“報名前會讓我們填寫表格,詳細描述自己的身體狀況。我從東莞乘高鐵到廣州與旅行團集合,再乘坐無障礙中巴達到目的地。整個旅程非常順利,線路規劃合理,工作人員對我們的照料也很仔細。”
用麥群章的話來說,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常規旅行社極少有適合殘障人士的旅游產品,自己出游則要應對復雜的交通路況、擁擠的人群和陌生的環境,現實困難往往會抵消殘障人士出行的動力。
這一市場缺口讓從事了10年公益的謝海娣看到了契機。“如何保障殘障人士正常出行一直是社會痛點之一,也是我長期關注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無障礙旅游這塊還比較空缺,所以我就想創辦一個旅行社,專為特殊人群提供無障礙出行服務。”2017年7月,謝海娣在廣州創辦了知更鳥無障礙旅行社。
近兩年,“無障礙旅游”的概念開始慢慢走進人們的視野。2018年6月,紀尋在南京創辦了“奇途無障礙”旅游科技公司。她是一名罕見病患者,患有腓骨肌萎縮症4型。但同時,她又是一個旅游愛好者。切身經歷讓她不斷積累對無障礙旅游的思考。根據她的團隊對中國621名特殊旅行者所做的調查顯示,目的地沒有無障礙設施、找不到無障礙信息、沒有無障礙旅游產品是阻礙殘障人士旅游的最大問題。
這也是她創辦“奇途無障礙”的原因之一。“旅游是一項讓人幸福的活動,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去旅游的機會。我想讓旅游行業也意識到有無障礙旅游需求的存在,讓旅游行業做出實在的改變。”紀尋說。
人人都可能需要無障礙
“一般提到無障礙旅游,大家隻會想到殘障人士。但是,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老年人會是無障礙旅游的重要受益者。”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黃璜對本報記者說。
謝海娣對“出行障礙人士”的認知也在實踐中不斷拓展。起初,她隻想到服務殘障人士(肢體、聽覺、視覺障礙群體),不過后來,她發現老年人、孕婦、臨時受傷者也是障礙群體。她逐漸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些日子面臨出行困難。
“他們的出行需求不應該被忽視。從另一方面說,老人、孩子的休閑時間往往更多。隨著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已經成為大眾化的休閑方式,無障礙旅游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黃璜說。“推行無障礙旅游,有助於提高殘障人士的生活質量。目前,有創業團隊開始注意到這部分人群的需求,是一個好現象。”
推行無障礙旅行的意義不止於此。完成第一次在知更鳥旅行社的跟團游后,麥群章十分開心。外出旅游的次數多了,她對於出行的勇氣也大大增加。“我都想嘗試獨自乘高鐵到廣州去和團友們匯合。”麥群章說。
“我覺得這個力量是很大的,每一名跟團游的人,都突破了心裡的關口。從不敢出來到勇敢外出,隻要走出來一次,他下一次走出來的可能性就會提高。久而久之,他會有更大的意願去投入以及融入社會,想要跟同伴做更多交流。”謝海娣說。“對於殘障人士來說,有時候阻礙他們走出去的不只是硬件設施上的不足,更是心理的障礙。”
破除無障礙旅游短板
無障礙旅游背后,主要依靠旅行社前期的落地踩線工作,為特殊人群制定合理路線。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大交通,到達目的地后的小交通,再到住宿、飲食、旅游景點、購物,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無障礙。比如酒店門口有無台階或坡道,酒店洗手間門的寬度能否滿足輪椅通過,旅游景點是否有無障礙衛生間。“如果不通過前期踩線,旅行全程都需要人工陪護,可能要用到1:1或者2:1的志願者,那樣就不是無障礙。”謝海娣對本報記者說。
#p#分页标题#e#“在路線基本實現無障礙的前提下,我們隻適當做一些人工的輔助。我們希望特殊人士在出行過程中不要有太多被‘摟摟抱抱’或‘抬’的行為,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謝海娣說。目前,知更鳥無障礙旅行社已經開發多條輪椅無障礙線路產品和視障無障礙線路產品,並提供跟團游、戶外游、定制游等多類型旅游產品。
記者注意到,除了專業的無障礙旅行社外,一些城市及旅游景點也開始在推行無障礙旅游方面做出嘗試。2018年,全國首個《殘障人員旅游服務規范》地方標准在浙江杭州啟動試點,杭州各大旅行社開始為殘障人員出行旅游提供專門的產品與服務。在江蘇南京,南京博物院專門設置“博愛館”,為殘障人士提供手感觸摸、語音解讀、全自動導覽車等個性化、無障礙的參觀體驗服務。對於視障群體來說,看不見的博物館也能夠通過觸摸和聽覺來感知。
不過,無障礙旅游的推行還處在一個由點到面的階段。大眾對無障礙的認知仍然薄弱,無障礙設施的建設過於碎片化、使用率不高。“比如我們計劃去一個博物館,博物館裡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和服務,但是去博物館的路上也許有很多不便,甚至博物館門口就有條溝,這些都會導致行程障礙。無障礙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隻要任何一個環節存在短板,就很難達到效果。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反思,以防出現無設施不出門、不出門無設施的惡性循環。”黃璜說。
(責編:馬建輝、楊陽)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咨询,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