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包车--不凡户外

区域未来的变化和走势亟须重新考量

2020-05-10 09:10


  【摘要】 区域一季报编者按又是一年风起时。自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数据后,全国31个省区市也陆续披露一季报。受新冠肺炎疫...

区域一季报

 

编者按

又是一年风起时。自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数据后,全国31个省区市也陆续披露“一季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省区市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意料之中的明显下滑,但是随着全面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已呈上扬趋势,尤其是湖南、四川等地表现出强劲的经济韧性。分区域看,西部板块整体降幅较小,“抗跌”表现不错;中东部板块经济下挫较为突出,但在疫情冲击下普遍表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东北板块降幅明显,“抗跌”表现惨淡。站在这个十分不同寻常的一季度,区域未来的变化和走势亟须重新考量。

区域未来的变化和走势亟须重新考量

图片来源:新华社

 

观势

 

降中有升  新一轮省区市排位“大洗牌”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地区“一季报”披露日前收官。疫情大考之下,区域经济展现韧性,或可从其“一季报”略见端倪。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梳理显示,从GDP增速看,中西部省份占据前十名。其中,西藏以1.0%的增速领跑全国,也是唯一保持正增长地区;新疆以-0.2%的增速紧随其后;湖南、贵州以-1.9%的增速并列全国第三;湖北、天津、黑龙江以及辽宁这4个省(市)一季度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同比下降6.8%)。

  从GDP增量看,湖南、贵州、新疆实现逆势增长。其中湖南的增量达到76.44亿元,新疆达到63.15亿元,贵州达到13.56亿元,表现出较强的调整能力。

  从GDP总量看,广东、江苏、山东继续稳守前三名,相较于2019年排名首尾的省份无较大变化,但是中间省份位次发生不小变化,进入赶超拉锯战。湖北被福建、湖南、上海、安徽和北京反超下滑至全国第13位;连续多年下滑的河北从全国第13位上升到第12位;超过山西、内蒙古的贵州,则上升至全国第20位。此外,还有云南反超重庆、新疆反超天津等,但是这些地区间的差距不大,不排除年底再次赶超的可能。

  在疫情的冲击下,新一轮省区市排位“大洗牌”已经拉开序幕。

区域未来的变化和走势亟须重新考量

 

西部板块整体降幅较小

  在全国GDP增速排行榜前十名中,西藏、新疆、贵州、青海、宁夏、广西、甘肃等西部省份占据了8个席位,GDP增速在-3.4%—1.0%之间,整体降幅较小。

  唯一保持正增长的西藏,自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二产业虽受影响,但仍保持着同比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一季度西藏医药制造业增长较快,中成药产量同比增长5.5%,尤其是3月份,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同比增长152.4%、33.7%、9.7%。

  自2011年以来,GDP增速已经连续37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的贵州,今年一季度全省GDP总量为3704.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降幅低于全国水平4.9个百分点,居于全国第二位。贵州省统计局局长肖云慧认为,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贵州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抗风险能力极大提升,疫情冲击不会改变该省经济持续较快、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打通了开放发展的融通梗阻;产业链持续培育延伸,增强了实体经济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拓宽了经济转型升级空间,这些均为疫情影响下的全省经济快速回升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力度的加大和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四川经济正稳步恢复。今年一季度,四川经济呈现出三大亮点:3月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产业升级明显提速。如工业、投资在3月由负转正,实现正增长。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曾俊林介绍称,一季度四川五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0.1%,先进材料增长1.8%,装备制造业下降5.4%,食品饮料业下降0.4%,能源化工业下降3.9%。“数字经济逆势上涨,但在一季度呈现出产能利用率不高、需求订单不足、财务状况不好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危机中蕴含着巨大机遇,克服了危即是机。

  肖云慧分析称,这次疫情给全球产业链带来严重冲击,这是贵州省化危为机、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引资补链”“引资扩链”的重大机遇。作为典型的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体之一,国家加快新基建项目的谋划建设,对于贵州而言也是一次加快结构调整、补齐短板弱项、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p#分页标题#e#

 

东中部经济下挫较为突出

  在东中部地区,广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湖北、上海、安徽等多个省份受疫情冲击更为明显,一季度GDP均同比下降6.0%以下,尤其是湖北GDP增速同比下降39.2%,GDP总量缩减3700亿元左右,经济下挫较为突出,但在疫情冲击下普遍表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

区域未来的变化和走势亟须重新考量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东中部省份一致表示,“一季度经济数据符合预期,一季度将是全年经济增速的低点,后续将呈现逐步回升的趋势”“总的来看,疫情对全省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短期影响已经显现,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作为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湖北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6379.3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2%。湖北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叶福生表示,一季度,湖北省和武汉市超过2/3的时间基本都在“封城”。往年这个时候平均每天可创造100多亿元的GDP,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用1/3的时间创造了去年一季度六成GDP。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湖北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影响是短期的且总体可控,全省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

  冲击可控,复苏在望。国家层面近日已研究了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并确定了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外贸等方面明确具体举措。

  低点已过,逐步回升。虽然,山东一季度GDP总量为14919.3亿元,同比下降5.8%,但是从月度数据动态变化看,进入3月以来,山东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工业、投资、进出口当月都实现了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大幅收窄,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断巩固拓展。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认为,受疫情冲击增速出现回落是短期的、暂时的,但山东经济向健康平稳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未变。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产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供给、适应和修复能力;全省1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空间,能形成快速有效拉动;线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四新”经济的逆势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疫情带来的损失。此外,疫情对全球经济结构和布局影响重大,产业链重构和布局调整将对山东加快动能转换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带来新的机遇。

 

东北板块振兴任重道远

  疫情之下,原本经济处于下行期的东北板块整体表现惨淡。

  虽然30个省区市出现了负增长,但是一季度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省份仅有4个,其中东北板块的黑龙江、辽宁GDP增速降幅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仅次于湖北、天津,主要经济指标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下滑。吉林也难言乐观,以-6.6%的GDP增速居于全国第24位。

  数据显示,辽宁一季度GDP总量达5082.1亿元,同比下降7.7%,GDP增量缩减331.93亿元,对应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等主要产业均出现萎缩并呈现为负增长。

  黑龙江一季度GDP总量达2409亿元,同比下降8.3%,GDP增量缩减172.18亿元,三次产业均呈现为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较2019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一季度GDP总量排名中,黑龙江下降了1个位次,居于第26位。在复工复产中动作较慢的黑龙江,第二季度经济运行态势依然不容乐观,其高降幅可能会延续。

  当前,疫情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对地区经济的短期冲击集中突出,常态化影响逐步显现。目前,特别是境外疫情加剧,各省内供需两端同步承压,内外影响叠加,必须做好常态化应对的充分准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各地近日正在加快谋划出台稳经济新政,全力扩内需、促消费、稳外贸是重中之重,释放出更大力度稳经济的强烈信号:以一系列“超常规”“强有力”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4月24日,辽宁省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扩大)会议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抓好经济运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要盘活存量、狠抓增量,支持现有企业扩产扩能增效,强化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增加市场主体。二是要扩内需、促消费、稳外贸,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紧盯市场需求组织出口,发挥“三驾马车”拉动作用。三是要抓好要素保障,加强对煤电油气运供应调度,为经济运行提供可靠支撑。四是要做大财政规模,强化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五是要抓好民生保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和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兜住民生底线。

服务支持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咨询,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