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包车--不凡户外

走进企业复工复产第一线

2020-03-19 18:57


生产车间内,员工进行流水作业。记者 程宦宁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在奔忙中追逐着春天的脚步。

    驱车穿行在乌兰县工业集中区,不少企业已复工复产,正在提速向前赶。车间里热闹的开工“音符”,奏响了动听的春日“复工曲”。

    3月8日一早,走进乌兰县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2400平方米的厂房内,机器声“隆隆”作响,一片繁忙景象。

    公司董事长黄朝斌介绍:“疫情期间,政府主管部门始终关注着我们,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为公司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我们协调解决防护口罩、消毒液等物品。2月25日公司实现了全面复工。目前,生产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大家伙儿的精神状态都特别好,各项工作也步入正常轨道。”

    在一旁的操作间里,员工们一如往常熟练地挑选原材料,精挑细选出来的藜麦被放入生产线,另一头“手牵手”走出来的就是包装精美的藜麦米。

    眼前的这条年产6000吨藜麦米的生产线,可以算是公司的“功臣”了。因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足,乌兰县成为了藜麦“安家”的首选之地。2013年三江沃土公司首次引进藜麦开始试种,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就实现了从1.4公顷的试种到80公顷规模化种植再到现在134公顷的种植基地,背后都离不开这条生产线的助力。

    继续向前,在生产线的尽头,产品正经过检验、包装等一道道工序后源源外运。

    “我们现在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订单。虽然目前的销售受到疫情影响,但是公司通过自营直销、代理销售和网络销售等方式,已经成功打开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武汉、杭州、苏州、成都等国内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市场,省内华联、王府井、华润万家等超市、四星级以上酒店、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西宁机场、中国铁路总公司、部分旅游公司等单位一直也都是公司的长期客户,有这些稳定的客源作保障,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面对疫情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扰,黄朝斌的一席话显得更有底气。

    而这底气还源自,2019年4月公司继2016年12月获得国内有机认证后,又相继获得标准更加严苛的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和美国农业部USDA有机认证,成为全省首个有三重有机“身份证”的藜麦品牌,在全国打响了柴达木藜麦的金字“招牌”。

    黄朝斌说,获得三重有机“身份证”,是国内和国际对海西藜麦品质的认可,大幅提升了青海藜麦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领高端市场的能力。2019年我们销售藜麦450吨,销售额2090万元。

    这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企业创新的发展模式。

    这家公司从规模化种植藜麦开始,便一直紧盯“有机”。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将大家的土地流转种植藜麦,从种植到田间管理,从收割到后期加工,完全遵循有机标准。如此一来,既能降低农民的风险增加收入,又能让藜麦产品质量和销量都实现质的飞跃。

    这家企业在乌兰的崛起,让当地过去单一种植小麦、青稞、马铃薯的土地也换了“角色”,为当地的农户带来了福利。

    家在乌兰县柯柯镇纳木哈村的村民马贵帮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藜麦的农民。“过去主要种青稞、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低,价格也不高。” 马贵帮说,种上藜麦后,收入几乎翻了一番。

    “群众种植藜麦,与公司签订协议,完全不用愁销路问题。”黄朝斌介绍,今年公司打算签订的农户有130多户,企业的复工给种植藜麦的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马贵帮便是其中一员,他说:“马上就开始春耕了,看见公司稳产复工,我就可以放手在地里干活了。”

    走出生产车间,门外是铲车忙碌的身影,一件件堆放整齐的货物被送上货车,企业争分夺秒追赶因战“疫”摁下“暂停键”耽误的生产时间。

    看着一件件产品送进货车,黄朝斌很是欣慰:“有政府给我们做后盾,我们要开足马力生产。目前已进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做好土地的复耕、平整、浇水及施肥工作,适时进行播种,同时还要与相关科研单位密切配合做好今年藜麦新品种试验与繁育工作,争取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

服务支持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咨询,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