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包车--不凡户外

青海太美 祖国我爱你

2020-03-14 16:57


  9天,3000公里行程,途经7个市州、17个县,最高海拔4829米……

  6月20至28日,来自两岸20多家媒体的30多位媒体人,随全国台联组织的两岸记者参访团,走进青海,亲身感受大陆西部地区的大美山河,并通过镜头、文字,将大陆生态环保工作在三江源腹地青海省的生动实践以及作为扶贫攻坚的西部重点省份,青海省的作为,传递给两岸读者和观众。

  “大陆永续环保的举措令人敬佩”

  “一天走过四季,青海的美,让我醉了。”第一次走进青海的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陈相如,行程中镜头一刻不离身。“虽然每天的行程都很辛苦,最多的一天,坐了15个小时的车,但非常值得。”

  参访团的9天行程中,陈相如不仅看到了之前书本中描述的一望无际的草原、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还让年少时,地理课本上熟悉又陌生的一个个地理名词——三江源、黄河,生动而具象地留在了她的脑海里。“走进黄河源头保护区,我才知道,其实黄河在源头是湛绿澄清的。”

  青海行留给台湾资深媒体人任以芳的深刻印记和感触,则不仅仅是对于大美青海的壮美立体印记,还有对大陆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认同和致敬。

  “不瞒你说,我们来大陆饮水是有顾虑的。因为之前在台湾媒体报道中了解的,大陆会有水污染,所以,对于大陆饮水方面,许多台湾同胞会有些担心。但是这一次,消除了我心里的一些顾虑。因为我亲眼看到了大陆对中华水源地核心区域的保护力度,这种力度和举措,会起到示范效果。大陆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决策决心,是值得尊敬和称赞的。”陈相如对记者表示。

  任以芳在1997年曾随家人到过青海。彼时正值青海发展旅游产业高潮期。“我这次出行前,心里还带着一丝顾虑,青海经历这些年的旅游产业期,还会那么美吗?观光生态有没有变坏?”但随两岸记者参访团走进青海后,任以芳的顾虑被眼前的至美景象打消了。“一路走下来,我发现青海还是先前看过的,那个美丽的青海。”

  通过此行与青海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的座谈以及亲眼所见,任以芳认识到,青海能永续自然之美,来之不易。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保护三江源核心水源地,青海省永久性关闭了包括年保玉则、青海湖鸟岛等景区,能下这样的决心,非常不易。因为不管对当地经济还是藏区人民生活来说,用自然生态资源赚钱,都是最快的,但是青海省政府并没有这么做。对比来看,台湾当局就缺乏这样的决策力,致使台湾一些景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非常令人痛心。”在任以芳看来,大陆相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的决策力度是值得台湾学习的。

  站在3800米被称为造物主留给人类的后花园的年保玉则神山景区,听到藏族小伙儿尼玛被问及“年保玉则景区自2018年5月起,被永久性封存,不对外开放,你不觉得遗憾吗?不仅当地的经济会受到影响,你们自己小家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这位藏族小伙子没有一丝迟疑地回答,“年保玉则的格桑花和湟鱼多了,是我们最看重的宝藏。”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黄圆媛被感动了。

  “之前看到大陆媒体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台湾的我们还不太能理解。但是今天来到青海,我理解了保护生态对于国家、民族的意义。”了解到年保玉则景区关闭后,当地政府实行奖补机制帮助牧民克服由此带来的一些困难,如政府根据草场的等级和面积为牧民提供补贴,还会给减少畜牧的牧民资金奖励,黄圆媛不禁感叹大陆政体的优越性,以及重视生态保护,在大陆不是一句“口号”。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李宗芳也对记者表示,在查阅了一些资源,了解到三江源水源地的生态意义,不仅关系大陆,更关系亚洲一些地区,“从这点来说,我感受到大陆是有大爱和担当的政府,能舍弃‘小我’的眼前利益,放眼关系子孙后代的‘大我’。”

  大陆西部地区的发达程度令人惊叹

  7年前,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李宗芳曾到访过海西,此次随两岸记者青海参访团沿着西洛高速,一路从西宁穿越到果洛再到海西,她用“三惊”描述重访青海带给她的触动,“青海路况和网络覆盖的平稳通达程度让我惊讶,青海仍留存的大美令我惊艳;青海对于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和灾后重建的修复能力,让我惊叹。”

  回想7年前,一路扬沙加颠簸相伴的石子路旅程与此次旅程路况的天壤之别,李宗芳感慨,这次的高原反应都因此比上次要轻得多。“现在来青海旅行的观光客,比我们那会儿,真是幸福得多。因为单从交通基础设施来说,多了保障和保护。”也因为路修好了,李宗芳此次随两岸记者参访团看到了更多彩厚重的大美青海。“没想到这次车子能爬到海拔3500米的牧民草场,能进到藏包喝酥油茶,面对辽阔的草原,大口吃肉,这种感觉和坐在酒店里喝酥油茶,感觉完全不同,太爽了!”

#p#分页标题#e#

  一路穿越,7年间,青海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发生的改变,带给李宗芳的另一个直观冲击,是青海不管是旅游景区还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厕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

  “现在想来还很后怕。当年在青海湖上一块木板淌起来的旱厕,厕坑有一公尺高,我真的很怕自己掉下去。”李宗芳也还记得因为当年青海高速公路沿路很难找到公厕,她和团友们一天都不敢喝水。

  重访青海,大陆西部腹地网络迅捷和便捷的程度,则给台湾资深媒体人任以芳留下很深的印象。“坐在藏包,藏族百姓和我们一样,在自家的牧场里,和我们同步了解到世界和青海的讯息,这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任以芳感触,大陆的发展,真的需要台湾同胞“走进来”,亲身用脚步去见证,“我去过很多欧洲国家的田园小镇,都实现不了这一点。”

  在任以芳看来,对于大陆西部地区,路通网通,对于当地发展农牧经济和扩展牧民视野,以及让外部地区的人们了解当地,都大有裨益。“青海的风景美、路好、人好、饭也好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台商愿意来青海,青海和台湾也会建立更多的联结点。比如旅游服务管理方面,伴随台商的引入,会帮助青海将旅游观光业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幸福的年扎村民

  6月26日,两岸记者参访团一行涉水攀山,一路颠簸80公里,来到海拔3900米,以高山草甸地貌为主的,青海果洛州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目前年扎村183户中,还有28户是贫困户。

  “今年年底,我们村摘帽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找到了畜牧养殖的成熟产品扶贫路径,今年全村185户牧民都加入了合作社。”面对年扎村第一书记扎西闹吾的信心满满,以及他对年扎村畜牧合作社的建立历程,激起了两岸记者的深入采访兴致,数台摄像机将扎西闹吾和村党支部书记、年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寿团团围住。

  长寿介绍,年扎村从2014年起,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上了合作社脱贫致富的道路。2013年刚开始成立村集体畜牧合作社时,牧民们的热情并不高,是他通过动员党员户先入股,开了40多次村民会议,鼓励村民们加入合作社,年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才从2016年开始发展壮大。

  32岁的肉保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5年前作为帮扶贫困户,肉保全家加入村里的畜牧合作社,以劳动力入股。加入的第一年,全家人就拿到了4万元的村集体分红,之前肉保家人均年收入才600元。而伴随更多村民看到了肉保家的致富故事,到2017年底,年扎村183户全部加入了村集体生态畜牧养殖合作社。到2018年底,村集体可分红收入已达104万元。

  “肉保,有钱后有什么打算?”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黄圆媛在海拔近4000米的年扎村生态畜牧合作社做了一条现场直播。

  当听到肉保有些羞赧,但泛着高原红的面宠挂着灿烂笑容回答,“攒钱想开个加工厂,加工羊毛”,黄圆媛面对镜头在现场报道中表示,“跨越几千公里,看到了肉保们的脱贫故事,真心为他们开心!有什么比在家园门口找到立业的技能,更让人对美好生活心怀希望和自信的呢?”

  对于年扎村积极引导贫困户抱团入社、组团发展,由村党支部和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创业、致富的路径,台湾资深媒体人任以芳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中发了一条感触,“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看到大陆在扶贫攻坚方面更多的生动案例,这是一种国家体制的优势。”任以芳写道。

  民族精神流淌在两岸人共同的血脉里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两岸媒体青海参访团行程的最后一站。车辆到达玉树州府时已是夜晚,灯火辉煌的繁华景象让记者们不敢相信9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

  2010年4月14日,玉树遭遇7.1级强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但坚强的玉树人,用了两年半时间,就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个生机勃勃、整片土地充满精气神儿的新玉树。

  “地震对于在台湾长大的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从幼儿园开始,我们每周都会安排有防震演习课。但来到玉树地震纪念馆,听到讲解员的解说,我还是被触动和震惊到了。我惊叹于一场地震带给玉树人民内心状态的改变以及这里的人民心理修复的能力。”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陈相如走出玉树地震纪念馆,和记者感触道。

#p#分页标题#e#

  当天玉树地震纪念馆为两岸记者参访团担任解说的是更松拉吉。地震发生前,她是青海省重点中学———西宁7中的一名教师,地震发生后,因为父亲在地震中因公牺牲,更松拉吉选择回到了玉树,在地震纪念馆担任首位解说员。“我听到内心一种强烈的声音,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痛苦,也是希望。我要回到家乡,为家乡的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出地震纪念馆,两岸记者参访团一行又登上了海拔接近4000米的玉树结古镇当代山山顶观景台。看着色彩明快、错落有致的由藏式建筑构成的新玉树市容,听着长江源头重要水源地扎曲河、巴曲河交错流经玉树发出的滔滔不息江水声,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李宗芳表示,看到玉树在短短几年间在港澳台各界的帮助下,重新建立起来,让她重新理解了民族团结的意义。“新玉树的今天得来不易。地震能摧毁建筑,但摧毁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流淌在两岸人共同的血脉里。”

  “希望通过此行报道,让海峡两岸受众,了解在大陆的西北部有这样一片风光秀美的辽阔大地,滋润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起源于此。在这里,生态被小心保护,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和谐相处。”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陈相如当天发回的现场新闻中的解说词,成为两岸媒体人9天中,一路共同看见大美青海、相融共处后,共同的心声。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服务支持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咨询,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